米饭,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角之一。它每天都要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,它是我们的习惯,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。一味米饭,与五味调配,几乎可以供给全身所需营养。大米性平、味甘;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养胃、益精强志、和五脏、通血脉、聪耳明目、止烦、止渴、止泻的功效。
看似平凡不过的米饭,到了云南,就“华丽丽”地变身了。马上跟随小编的脚步,看看彩云之南,彩的不仅只是风景,还有“五彩”的米饭。
傣族竹筒饭
用山兰稻(一种旱稻)冲的“香米”为原料,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,加适量的水,再用芭蕉叶将竹筒口堵严,放到炭火上进行“烧烤”,等绿竹烤焦,竹筒饭也就制作完成。大米的饭香配上竹子的清香,吃饭都能那么原生态,让舌头完完全全拜倒在大自然的魅力之下。
巍山豆焖饭
大理巍山县城边种满了蚕豆,每年青蚕豆上市,剥去两层外壳,留下的豆仁,自然翠绿鲜嫩回甜。
把米掏洗干净煮熟,然后在大锅里把老火腿炒香,加入蚕豆米,再倒入米饭,盖在蚕豆和火腿上,用小火将汤焖干,出锅前将下面的火腿和蚕豆米与上面的米饭拌匀,再稍微加盐调味,混合蚕豆清香和火腿味的豆焖饭就完成了。豆焖饭可以说源自巍山,可是在全云南,都能见到它的踪迹,制作豆焖饭,除了用青蚕豆,还能用青豌豆,那又是另一番风味。
布依族五彩花饭
五彩花饭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。首先上好的糯米淘净晒干,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熬成红、黄、蓝、橙、黑等颜色,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,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质,米的颜色已彻底改变,再将它拿到水边淘洗干净,然后放到甑子里蒸熟。
此时,满甑子红、黄、蓝、橙、黑,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,纯粹的香味满屋飘溢,这样制作出的米饭,不仅营养丰富有益健康,更是将饭做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“花盘”,顺便说一句,这种染色才是真正纯天然无污染,安全健康无公害的。
江川铜锅洋芋饭
大大的一口铜锅里,用削好皮的洋芋垫底,然后再搭配上炒好的肥瘦适宜的火腿丁,把事先闷熟的米饭放到铜锅中,加上适量的油,与洋芋、火腿一起焖制,等洋芋熟透火腿冒香,这时候就可以连锅一起上桌了。饭勺直接伸到锅底,把经火腿油焖烤得有些焦黄酥脆的洋芋翻到面上来,和米饭拌上一拌,盛到碗里,米饭粒粒“油光满面”,洋芋块块外酥里沙,火腿丁则“高兴”地香气乱冒,端起碗来,就着鱼汤和浓烈辛辣的作料,整个人真是一爽到底。
傣族紫米菠萝饭
用傣族地方特产的紫米,配合菠萝、芝麻,就能制作一道香甜适中,又糯又营养的紫米菠萝饭。先把菠萝掏成中空,把掏出的菠萝肉切碎,与淘洗好的紫米加适当的白糖拌匀,再放回到中空的菠萝里,然后在上面撒上芝麻,盖上菠萝盖子,放到蒸锅里隔水大火蒸制。35分钟左右就能熟透。这个菠萝饭,既可以作为主食,又可以作为甜品,可谓是一个菠萝饭,两种小情调。
佤族鸡肉烂饭
将鸡煮熟,捞出鸡后将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鸡汤里煮,稍煮一阵放人一把酸笋,至大米煮烂,稠度在米饭与稀粥之间为止,端下盖好。这时,用手将煮熟的鸡肉撕碎成肉丝块,将备好的薄荷叶、茴香、香辣蓼等切细撤在鸡丝块上,再撤上花椒面、食盐、辣椒面,加以搅拌均匀倒入烂饭调匀即可上席使用。
在佤族寨子里来上一桌佤王宴,左手直接伸向芭蕉叶上摆满的各种烤肉和小菜,右手端着一碗鸡肉烂饭胡吃海塞,颇有豪气,这时候再和佤族兄弟干上满满一竹筒当地的好酒,听着他们奔放的歌声,人生的幸福和美妙就是这么简单。